我给台风起名字(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
台风是怎么取名字的?飓风有是怎么取的,为什么要取名字呢?
1、一般来说,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作飓风,而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大洋上的一种强气旋性涡旋,总伴有狂风暴雨。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根据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分级,12级以上通称台风。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引发风暴潮。
2、为了区分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主要是热带气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热带气旋,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叶,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
3、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cnda(温达);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 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
台风还可以起什么名字
中国对台风的命名富有特色,其中包括十个寓意丰富的名字: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这一命名传统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由澳大利亚预报员以戏谑的方式赋予热带气旋以政治人物的名字,以供气象员们在工作中增添幽默元素。
然后就会有:第一号台风老干妈登录韩国第二号台风富士康南下越南第三号台风护舒宝横扫天津北京“华为”正在太平洋里盘旋,“飞猪”去了马拉西亚,“王者荣耀”进入山东后突然消散,“三生三世”进驻宝岛台湾,“咪蒙”引发了南方多数省份强降雨,受灾人数上亿。
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如果某个热带气旋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永久命名),其它热带气旋(台风)不再使用这个名字。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
比如,“莫兰蒂”和“妮妲”等名字发音清晰,易于传播。再者,台风的命名应避免歧义或在不同语言中具有不良含义。这是因为台风名字的使用具有全球性,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一个在中文中听起来较好的名字,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含有贬义或令人尴尬的意思,因此必须谨慎选择。
在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时候人类都是无能无奈的。而且给台风取的名字大多是好听的,或象征美的东西的,也算是一种美化吧,以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诚意。再者,中国自古以来喜欢取雅名。。
台风龙王征名
1、为此,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台风委员会第 38届会议决定将“龙王”退出台风名册,并要求中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供台风委员会第39届会议审议。
2、中国气象局即将启动“我给台风起名字”的公众参与活动,鼓励市民们提名台风名称。此活动源于2005年台风“龙王”的影响,它给东南沿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台风“龙王”被台风委员会剔除出命名名单,中国需提交新的候选名字。
3、我国为台风委员会命名表提供的10个名字分别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今年7号台风玛莉亚Maria为美国提供,为女子名。8号台风桑美Saomai为越南提供的,金星的意思,9号台风宝霞Bopha是柬埔寨提供的,花名。接下去的10号台风名称轮到我国提供的“悟空”。
4、根据有关规则,如果某个台风给台风委员会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更名,以便在台风气象灾害史上记录标志性的事件。2005年的“龙王”是我国第一个从台风命名表上退役的名字。今年3月23日中国气象局启动“给台风起名字”征名活动,邀请公众为台风起名。这项活动将在5月31日零时截止投票。
如果你们来命名台风,你们会取什么名字?
然后就会有:第一号台风老干妈登录韩国第二号台风富士康南下越南第三号台风护舒宝横扫天津北京“华为”正在太平洋里盘旋,“飞猪”去了马拉西亚,“王者荣耀”进入山东后突然消散,“三生三世”进驻宝岛台湾,“咪蒙”引发了南方多数省份强降雨,受灾人数上亿。
例如,海燕这个名字在中文里寓意着自由和勇敢,而在其他语言中也没有负面含义,因此是一个合适的台风名字。最后,台风命名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轮换和退役机制。一旦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严重的灾害或人员伤亡,其名字可能会被退役,以避免在未来的台风预警中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将用于通过国际媒体以及向国际航空和航海界发布的预报、警报和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
例如,“山竹”和“天鸽”等名字能迅速唤起人们对于相关台风事件的记忆。 统一的名字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便分享预警和防范措施。 气象部门利用台风名字在发布预警时更直观地提醒公众注意安全。 媒体使用这些名字报道台风,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提高了对台风危害的认识。
求台风的名称(中文音译),如云娜麦莎
1、麦莎台风形成过程 7月31日0时在北纬5度,东经130度开始形成热带低压。8月1日演变为轻度台风;8月2日演变为中度台风。8月3日0时登陆台湾,发布海上台风警报;18时发布陆上台风警报。8月5日12时台湾解除陆上台风警报,19时登陆浙江省玉环县。8月6日0时,台湾解除台风警报。
2、当遇到造成重大损失的台风,如“麦莎”,该名字会被撤销,并由原提供地区替换。
3、- **2004年强台风云娜**:袭击中国东部,使用“云娜”作为新名称。- **2004年台风婷婷**:袭击日本南鸟岛,后改名为“凡亚比”。- **2005年强台风龙王**:袭击中国东南部,新名称为“海葵”。- **2005年强台风麦莎**:同样袭击中国东南部,改名为“帕卡”。
4、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2000年的第1号热带气旋名字为“达维”,由柬埔寨提供。
5、像去年的台风“云娜”,由于造成浙江千余人伤亡,便被彻底除名。
6、台风“麦莎”:菲律宾命名,台湾译名,麦莎是由老挝气象单位所提供的名字,有美人鱼之意。台风“罗莎”:“罗莎”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是鹤的意思。台风“美莎克”:“美莎克”一名由柬埔寨提供,即柚木。台风“莎莉嘉”:来源于柬埔寨,意思是啼鸟。
为什么要给台风起名字
台风命名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人们识别、记忆和交流,同时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 每年都会有多场台风生成,命名使得它们具有独特的标识符,易于记忆和区分。 例如,“山竹”和“天鸽”等名字能迅速唤起人们对于相关台风事件的记忆。 统一的名字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便分享预警和防范措施。
给台风取名字是为了区别和记忆,也为了更好地预警与防御。台风的名字可不能乱取,要通俗易懂好记,才便于向台风区群众传递信息。尤其当同一地区面临几个热带气旋时,简单易懂的台风名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避免混乱,便于警报。台风的名字也不是想取就取的。
台风之所以有名字,主要是便于区别和记忆,以及向大家传递准确的信息。台风的名字一般都很简短,而且很有记忆力,这样能够便于向群众传递台风的准确信息,更好地进行预警和防御措施。如果不取名字的话,可能会因为同一个地区同时面临几个热带气旋影响而出现混乱的状况,对台风的预警和防御造成影响。
给台风起名字是为了便于人们记忆、交流和预警。台风名字简短易记,有助于公众快速了解并记住台风信息。当台风来临时,人们可以通过名字迅速联想到相关的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从而提高防范意识。
万能百科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