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合同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
劳动合同期满的;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等。除此之外,还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和程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的内容具体有总则,对劳动合同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此外还有关于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及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条款,规定了监督检查机构及违反国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和附则。
合同法52条全文规定
法律分析:《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52条主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规定。”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其结果是该合同自始无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第52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展开全部 合同法52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最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也属无效。强制性规定是法律法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任何违反这些规定的合同都将被视为无效。综上所述,《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多种情形,旨在保护各方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的内容有哪些
1、您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合同法 全文内容如下。 第一条 为了完善 劳动合同 制度,明确 劳动合同 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 劳动关系 ,制定本法。
2、劳动合同条款包括:双方基本信息,劳动保障、工作环境及职业病防范措施,职务范围及工作场所,工时及休息休假安排,合同期限,薪资待遇以及社会保险等。
3、《劳动法》共13章107条,包括总则;就业促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劳动法》是中国的基本法,为劳动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993修正)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
【法律废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八条规定“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现代化建设。该法适用于法人、个体工商户等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合同,包括即时清结和非即时清结的书面形式合同,以及口头协议和图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家计划的执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制定本法。第二条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第三条 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已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一部关于经济合同的重要法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该法律已经被新的法律所替代。在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合同法对于规范经济合同行为、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是指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合同法是调整经济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以及违反经济合同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经济合同法是经济合同法律关系的准则,是经济合同关系的参加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已经废止。我国于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在我国,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它主要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保全、违约责任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1年12月13日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这部法律的出台旨在规范和调整经济合同关系,为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保障。自1982年7月1日起,该法正式实施,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合同法将取代现行并存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合同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与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有一定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于2021年1月1日起废止。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计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详细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法律还包含了关于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特定条款,并明确了监督检查机构以及违反法律规定时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宗旨是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该法律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为劳动合同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万能百科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